“中国面临经济停滞: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未来是什么?”

中国经济目前正面临一段停滞期,这种情况与从Covid-19大流行中快速复苏的预测形成鲜明对比。尽管中国曾经被认为是全球增长无可争议的引擎,但现在却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其他专家称为经济“刹车”。

尽管面临住房危机、支出疲软和青年失业率高等诸多问题,但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年将实现5%左右的官方增长目标。然而,这仍低于新冠大流行前十年记录的 6% 以上的平均年增长率,而且根据一些预测,2024 年看起来越来越黯淡。此后中国可能面临数十年的停滞。

如果不进行重大市场改革,中国就有可能陷入经济学家所说的“中等收入陷阱”。该理论指的是新兴经济体有迅速摆脱贫困但在达到高收入地位之前陷入停滞的趋势。

自1978年重新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里,中国一直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 1991年至2011年间,年均增长率为10.5%。 2012年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经济增长放缓,但到2021年的十年间平均增速仍为6.7%。

不过,美国企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史剑道预计,2024年之后,增长将放缓,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房地产行业在危机中的修正和人口下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前景感到悲观。 11月,他表示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在2023年达到5.4%,然后在2028年逐步下降至3.5%,面临生产率低下和人口老龄化等障碍。

中国经济目前的状况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荣鼎集团中国市场研究总监Logan Wright表示,中国经济放缓是结构性的,是过去十年信贷和投资史无前例扩张结束的结果。

中国通过严格的遏制措施彻底消除Covid-19的政策以及对私营企业的广泛打击也损害了信心并打击了经济最有活力的部分。

今年,这些政策的后果显而易见,内需疲软,并存在通缩螺旋式增长的风险。房地产危机进一步加深,房屋销售量暴跌使一些大型房地产公司濒临倒闭。这场危机还影响到影子银行业,导致全国各地出现违约和抗议活动。

经过三年新冠相关支出和土地销售下降后,地方政府正面临财务挑战。一些城市无法偿还债务,不得不削减老年人的基本服务或医疗福利。

青年失业率如此之高,以至于政府已停止发布相关数据。外国公司对北京加强监控感到警惕,并正在撤离该国。第三季度,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自1998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平衡。

面对这种经济停滞的局面,有人与日本进行了一些比较,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初房地产泡沫破裂后经历了增长停滞和通货紧缩的两个“失去的十年”。认为中国也会走同样的道路,至少不会立即走下去。他表示,2020年代剩余时间里,中国的GDP增长将保持在远高于零的水平,但最大的长期经济问题可能是中国的人口结构。

最终,中国当前的经济停滞引发了人们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的担忧。中国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寻找新的增长动力,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实现高收入地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