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辩论和外交问题的核心,来自世界各地的领导人将齐聚一堂,参加未来几天在南美举行的两场重要峰会。唐纳德·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带来的不确定性像乌云一样悬而未决,预示着重大影响。
由于许多国家质疑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口号对全球经济以及欧洲和中东持续冲突的影响,中国正在为未来与美国的紧张关系做好准备。然而,对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来说,即将举行的会议在特朗普当选后提供了一个推进北京目标的机会:挑拨美国及其盟友之间的关系,并将中国视为一个替代的领导者和稳定的国家。
本周在秘鲁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 21 个经济体峰会上,以及下周在巴西举行的世界主要经济体 G20 会议上,北京方面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对于中国度过这场预计的风暴至关重要。
在他的第一个任期内,特朗普对中国发动了贸易和技术战,将这个崛起的大国重新定义为美国的竞争对手——他的继任者乔·拜登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这一轨迹,他让美国的盟友和伙伴参与对华政策,进一步激怒了北京。
由于特朗普连任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关税和不确定性,习近平和他的代表团将在两次会议期间谨慎调整外交政策。
拜登总统、日本首相石破茂和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内塞等领导人预计将出席这两次峰会,而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也将出席 G20 峰会。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际关系副教授李明江表示:“中国官员利用这些重大事件试图影响当前的一些国际叙事,这是有道理的。” “时间很快就到了 2025 年 1 月。”
尽管有关中美之间紧张局势可能升级的问题仍未解决,但北京认为与其他广泛国家的良好关系以及不受限制地进入这些国家的市场对于保护其经济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其面临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国内消费需求疲软和失业率高。
在北京看来,围绕特朗普的全球不确定性创造了一个机会,破坏拜登领导下的美国与其盟友在贸易、安全和其他领域不断加强的协调,以应对来自中国的威胁。
习近平和美国另一位亲密盟友印度领导人莫迪就沿两国争议路线进行军事脱离接触达成了协议,并于 10 月举行了五年来的首次正式双边会晤。
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和领导层更迭的背景下,北京在这些峰会上的搪塞和沟通策略对于国际关系和全球贸易的未来至关重要。这些会晤不仅可以塑造中美关系的轨迹,也可以影响世界重大战略联盟。